——昆都仑区人民检察院公开听证化解高空抛物纠纷
2025年6月,昆都仑区人民检察院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听证会,成功化解了一起因高空抛物引发的邻里纠纷。这场听证会不仅让双方当事人冰释前嫌,更成为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,展现了新时代检察机关践行“枫桥经验”的创新实践。
事情要从2024年说起。家住某小区4楼的苗某,因长期受楼下居民下棋喧闹影响休息,一时冲动先后四次向楼下空地抛掷空啤酒瓶。虽然未造成人员伤亡,但玻璃瓶炸裂的声响引发居民恐慌并报警。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,承办检察官发现这起看似简单的案件背后,折射出基层治理中的普遍问题。
“高空抛物行为必须依法惩处,但也要考虑案件的特殊性。”承办检察官介绍,苗某系初犯,认罪态度良好,且未造成实际损害。更重要的是,这起案件本质上是邻里矛盾激化的结果。为此,昆都仑区人民检察院决定召开公开听证会,邀请人民监督员、社区工作人员、派出所民警等多方参与,共同寻找最优解。
听证会现场气氛既严肃又温馨。检察官首先通过多媒体示证系统,展示了案件证据和法律规定。“高空抛物已入刑,情节严重者可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。”检察官的专业讲解让在场人员对法律有了清晰认识。随后,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了该小区长期存在的噪音扰民问题,为案件处理提供了社会视角。
最令人动容的是调解环节。在听证员主持下,苗某与楼下居民坦诚交流。“我知道错了,当时太冲动,给大家带来了恐慌。”苗某诚恳的道歉获得了谅解。楼下居民也表示今后会注意控制音量。最终,听证员一致同意检察机关拟作出的相对不起诉决定。
这场听证会达到了三重效果。既依法处理了案件,又化解了矛盾,更普及了法律知识。该院已将此类案件办理经验固化为工作机制,要求对邻里纠纷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,原则上都要举行公开听证。
听证会的后续效应正在持续发酵。社区工作人员将案例制作成宣传展板,在小区巡回展示;检察官走进社区开展“以案说法”讲座;物业公司加装了隔音设施和监控设备。一个案例带动了整个社区的法治建设。
“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,而是有温度的社会治理工具。”参与听证的人民监督员如此评价。这起案件的妥善处理,正是昆都仑区人民检察院践行新时代法律监督理念的生动写照。通过公开听证这一“阳光司法”形式,检察机关既守住了法律底线,又传递了司法温情,实现了政治效果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。
检察官提醒:高空抛物危害极大,哪怕是一个鸡蛋从高空坠落都可能造成致命伤害。市民遇到邻里纠纷应当通过合法途径解决,切勿因一时冲动触犯法律。同时,社区、物业等部门也要加强管理,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,共同维护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。
(包头市昆都仑区人民检察院 宋安琪 李怡琳)
0 留言